<legend id="b212i"><i id="b212i"><del id="b212i"></del></i></legend>

    <track id="b212i"><em id="b212i"><code id="b212i"></code></em></track>

    <ol id="b212i"></ol>
    1. 當前位置:首頁 > 學校新聞 > 校園動態
      宜昌歐陽修學校第三屆“至喜”讀書文化節 ——“夏日憶屈子”
      發布日期:2023年5月28日 來源:宜昌歐陽修學?!¢喿x404次
        讀書不覺春已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在宜昌歐陽修學校第三屆“至喜”讀書文化節的脈脈書韻中,高二年級全體師生沿著愛國詩人屈原的足跡,共赴“夏日憶屈子”的經典閱讀之旅。
        閱讀之  靜思之
        讀書之樂樂無窮,書是一扇智慧的大門,它垂青于每一個敲門者。書中自有黃金屋,它敞開的門扉里,是一口淘不完的井,是一座掘不盡的礦。
        “后皇嘉樹,橘徠服兮。受命不遷,生南國兮?!鼻暌咽?,那尊獨行的身影卻依舊那般偉岸,華冠博帶、環佩鏗鏘。捧讀屈子的故事,與那顆不屈的靈魂在艾草彌香的湘流里相遇。
        與經典同行,靜拾美好,從遠古的傳說中體會“漫卷云舒”的愜意,在哲人的頭頂感受“一覽眾山小”的暢快,于知識的海洋里拓寬生命的廣度!
        
      感悟之  暢談之
        把閱讀的感悟、喜歡的語句,細細地記錄下來,再把自己眼中那個小小的世界分享給每一個帶著好奇與期待的同窗。羋姓、楚國、天問、離騷、美人、香草……內容豐富、娓娓道來的“閱讀分享”為同學們帶來一場屈原文化的精神盛宴。
        在“夏日憶屈子”的主題閱讀分享活動中,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屈原的思想與情感,感悟汨羅江上那九死未悔的愛國情懷、泥而不滓的赤誠之心和上下求索的求知精神,于暢談討論中領會屈原精神的時代價值。閱讀活動在屈原文化中找到了精神內核,屈原文化也在閱讀活動中得到傳承發展。
        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心靈之旅,也是一段精神上的成長!
        
      我之手  寫我思
        “半畝方塘一鑒開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問渠哪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?!弊x一本好書,就像與一位閱歷豐富、學富五車的好友交談,為我們的精神與心靈輸入源源不斷的“活水”,而后文思方得泉涌。
        我手寫我心,文筆論英雄,同學們盡情抒發閱讀經典之所思所獲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堅定文化自信,厚植中華民族的“根”與“魂”,這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責任與使命。
        
      我之思  共享之
        在閱讀中成長,在分享中收獲,在交流中啟發,思想因碰撞而產生智慧的火花。
        優秀習作一:
        夏日憶屈子
        王明哲
        作為生在湖北的我們,涵養在荊楚文化澎湃的血液中,仿佛與生俱來骨子里就散發著大方的豪氣,這股氣息世世代代滋養著我們長江邊的孩子們,若要追憶這股氣息的來源,就要從中國古代戰國時期龐大的楚國——屈原的故鄉了解了。
        踏尋往昔之風,遙看當年七雄爭霸的景象,各國紛紛招攬仁士,鞏固國土,強兵壯馬。楚國憑借最大的國土面積和有利的地理位置,實力居于七國之首,而屈原就誕生于這樣一個國家之中。受教育和環境影響,家國情懷影響著屈原的一生,也促成了他“芝蘭香草”的高潔品質。楚懷王時期,政治腐敗,君王聽信小人讒言,致使國力日漸衰弱,不斷被強大的秦國打壓。屈原身處這樣一個被黑暗所籠罩的暗巢卻并沒有被黑暗所侵蝕,他潔身自好,始終如一,將愛國主義的優良品質傳唱至今。今天我們紀念屈原,是對老祖宗傲岸情操的感懷,亦是對精神血脈綿延萬代的贊頌。
        英雄,是一個時代最好的烙印,歷朝歷代都有如屈原一樣的英雄出現,諸如衛青、李如松、戚繼光,他們的功績鳴響在當代,精神綿延于千秋。屈原精神的種子種在他心里,豐收的果實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,它是歷史的長歌、時代的頌歌、全人類的贊歌。
        沐浴在陽光下,暢享悠古之風,屈原的故土數經千年,歷久彌新,荊楚的陳跡在如今的土地依舊大放異彩。華夏文化多元而輝煌,而端午卻是影響著我們整個民族。每逢端午全國人民從分散到了統一,南方北方都會不約而同地包粽子、劃龍舟,這是我們紀念屈原所留下的傳統,也是我們對屈原精神表示禮贊的方式。我時常想,要是能與屈原進行一次跨世紀的對話,陶冶那樣高尚的情操,該是多么令人快慰的事。
        在這樣一個祥和的年代,我們不能忘記屈原,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長河中高潔的詩篇,在歷史的變遷中一直彰顯著偉大的中華民族之魂。我們更要秉承屈原大公無私、九死不悔的愛國精神,承屈子之行,踐報國之志,讓未來的路行之更遠。
        優秀習作二:
        百畝香蕙,百世流香
        王煜瑋
        “乘騏驥以馳騁兮,來吾道夫先路”的鏗鏘吶喊仍在耳邊回蕩,九畹溪的百畝香蕙依舊馨香撲鼻,如今又是一年春,聞著來自汩羅江怒濤拍岸的聲音,我憶起了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——屈原。
        第一次對屈原有深刻印象,是在高中的某次視聽課上,同學們集體觀看電影《屈原》。電影本身“年事已高”,由于當年拍攝技術的限制,電影里時常夾著些雜音,于是在這混亂的背景音樂中,我聽到了一位千年之前的愛國之士深沉的悲鳴。
        令我記憶深刻的片段是屈原主張聯合抗秦,而張儀同親秦勢力一起排擠誹謗屈原,腐敗的頑固勢力也在一旁煽風點火。楚懷王聽信小人讒言,疏遠屈原,這一幕在電影中的場景是燈火輝煌,臺下各路達官貴人把酒言歡,而屈原被三個小人圍繞,激憤的遣責屈原的種種“罪過”,面對屈原的楚懷王則連連搖頭,看向屈原的眼神滿是懷疑與失望,屈原“四面楚歌”,如哽在喉,觀眾也為此泣涕漣漣??赐赀@一幕,我才真正懂得他“即替余以蕙纕兮,又申之以攬茝”的孤立無援和“眾女嫉余之蛾眉兮,謠諑謂余以善淫”的無可奈何。
        一身才華無處施展,滿腔熱血無處可拋,屈原化情為詩,將懷才不遇的憤慨盡數傾注于自己的詩歌中,在學習《離騷》時,我便體會到了詩人那深沉的情感。雖然詩歌中時常流露出凄涼幽怨的情調,但是由于屈原愛國之深厚,胸襟之博大,其詩句并沒有帶給我浮泛或輕躁的感覺。屈原的詩不僅僅是自己情感的發泄,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,更是對故國的表白,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擾未悔”“雖體解吾猶未變兮,豈兮心之可懲”,屈原對楚國的愛如釀酒,歷經風雨雕磨,時光堆疊,再打開時香醇依舊。
        班固曾評價屈原應先保全自身,再實現自己的抱負,屈原對此似乎已經作出了回答——“寧溘死以亡兮,余不忍為此態也”。在那戰亂頻繁、“競周容以為度”的年代,屈原是最清傲的那一枝蘭,若沒有當年的懷石投江,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。
        歷史的長河奔騰不息,在沖波逆折處更顯壯麗。若問中國在哪里,我想它可以在屈大夫的峨冠里。屈原精神是五千年中華文化中沉淀的一顆明珠,時至今日,也未被時光沖淡,它一直激勵著同屈原一般的愛國之士奮力前行!
        如今,春風十里,我循著初綻的蘭花紀念屈原。
        
        捧一卷經典,浸一身書香,閱讀,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!
      聯系方式: 0717-8862018 / 13477182757   jinhaixuexiao@yahoo.com.cn
      學校地址:宜昌市峽口風景區南津關路45號  郵 編: 443000
      Copyright 2001-2023 宜昌歐陽修學?!?  鄂ICP備15017452號-1
      技術支持: 宜昌市五環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
      87亚洲午夜福利网_两个人看的片中文_a级毛片无吗免费真人_国产成人成网站在线播放青青